扫描二维码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世纪房产网 > 资讯>央行为何不再提抑制投机性购房

央行为何不再提抑制投机性购房

2015-02-12 浏览:676    来源:

有分析称,在最新发布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中国央行放弃了此前“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的措辞,这可能意味着房地产政策将会进一步放松。抑制投资性需求是从12年二季度开始就执行的政策,无怪乎人们对于央行这一表述删除的解读是开始刺激房地产市场的信号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8%,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创2009年11月以来新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3%,已连续35个月负增长,创2009年10月以来新低。这些所谓的新低,其实就一个目的:放水吧。CPI数据的范围存在巨大争议不说,当物价处于极高位置,向下调整一些很正常,但我们的专家对于经济的解读是我们已经处于通缩状态了,所谓通缩的基本含义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一种货币现象,出现全面通缩的典型表现是经济大幅滑坡、资产价格急跌以及货币供应量下降等。

 

比照当下情况,说是处于通缩状态显然是危言耸听以求管理层放水。我们的资产价格大幅度下降了吗?我的经济大面积滑坡了吗?我的货币供应量下降了吗?我们的真实物价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在上升,说白了,纸币时代无通缩现象,只有纸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现象,所谓“通缩”现象,其实根本不是通货紧缩问题,而是过度放贷的后遗症,以及居民无力购买导致供求双方失衡。这与房地产市场类似,一般还可以的状况就称为“低迷”,火爆时期才算“可以”,月月涨停板才算火爆。价格不调整,整天期望放水,逼着消费者购买,这也算是一种独特的流氓式逻辑吧。

 

鼓吹通缩还是那个国际投行高盛,目前全球除美国外,发达国家都在与低通胀抗争。欧洲、日本通胀低迷,而新兴市场通胀两极分化的情况将在明年进一步加剧。全球各国央行这几年超发了多少货币?印了多少钞票,难道他们不知道吗?还这样下去哪个国家的老百姓能够撑得住?稍微少印那么一点钞票,金融资本家的代言人就受不了,整天喊着这通缩了,那低迷了,这钱荒了,那跑路了,只字不提自己将资金配置错了,将多少见不得光的钱藏在床底下了。这就是全球金融资本家的如意算盘,控制舆论,目的就是要继续印钞票掠夺财富,这样放水越来越多,窟窿越来越大。个个都奉行路易十四的“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想法,怂恿各国央行放水,无中生有且无底线地印钞票,现在所谓的金融指标,都是制造各种别人都看不懂的概念,实质上就是掩盖这样的一个事实:以纸换财富。例如,美国和日本的量化宽松直接放水都不行了,刺激天天打也不可能天天兴奋,现在是直接用杠杆打鸡血,制造假通缩现象,再让一些他们配给的诺奖获得者(他们自己选的经济学家,让他们得诺奖,控制全球经济的话语体系)宣称一下,于是媒体众口一词地大喊:通缩了,快放水吧。

 

但无可争议的是,当前经济形式不好,确实已经反映在经济的末梢神经方面,很多企业的年终奖大幅度降低,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那一年更糟糕。于是,市场纷纷推测,我们的管理层最重要采取刺激房地产市场的老办法来拉动经济增长。

 

作为2008年救市政策倡议者之一,为何到了这个时候却反而谨慎很多。原因是我们的刺激政策一旦出台就非常激进,一个短期内的政策竟然可以实施几年,4万亿救市其实并不算激进,而且还很保守,但后续信贷大幅度增长,直接导致了这几年房价大幅度上升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现实中实施刺激政策仅仅止于救急,那是毫无疑问应当出台的,如果的刺激性政策作为一种长期现象,那实在需要慎重考虑,因为一旦要把救急政策常态化,等于放虎归山留后患,此后再无收拾的办法。


免责来源:凡注明 “来源:XXX”的图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转载稿件中包含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转载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